散文网 | 字典

风烟读音:[fēng yān]

基本解释

  1. [mist and clouds] 风尘、烟雾;云气

    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——唐· 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

    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。——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

详细解释

  1. 风与烟;风与尘。

    南朝 齐 谢朓 《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》:“风烟四时犯,霜雨朝夜沐。” 南朝 梁 吴均 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风烟俱浄,天山共色。” 唐 寒山 《诗》之二九七:“昨来攀葛上,半路困风烟。径窄衣难进,苔黏履不全。”

  2. 景象;风光。

    唐 骆宾王 《在江南赠宋五之问》诗:“风烟标迥秀,英灵信多美。” 唐 白居易 《西湖留别》诗:“征途行色惨风烟,祖帐离声咽管弦。” 宋 刘过 《行香子·山水画面》词:“无限风烟,景趣天然,最宜他、隐者盘旋。” 宋 张耒 《登海州城楼》诗:“客心不待伤千里,槛外风烟尽是愁。”

  3. 犹风尘,尘世。

    宋 苏舜钦 《扬州城南延宾亭》诗:“风烟远近思高遁,豺虎纵横难息机。” 明 王世贞 《自燕中来者云斥逐轻薄朝士殆尽赋此解嘲》诗:“争道误一叱,中谗堕风烟。”

  4. 指战乱、战火。

    唐 高适 《信安王幕府诗》:“四郊增气象,万里絶风烟。” 明 许承钦 《白沟河》诗:“ 辽 宋 曾戎马,风烟十六州。” 毛泽东 《渔家傲·反第一次大“围剿”》词:“二十万军重入 赣 ,风烟滚滚来天半。”

百科解释

风与烟(或雾气):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;指朦胧的景物: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;比喻战乱:不管风烟家万里,五更怀里啭歌喉

风烟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