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文网 | 字典

扶疏读音:[fú shū]

详细解释

亦作“ 扶疎 ”。亦作“ 扶踈 ”。枝叶繁茂分披貌。

《吕氏春秋·任地》:“树肥无使扶疏,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。肥而扶疏则多粃,墝而专居则多死。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汰侈》:“枝柯扶疎,世罕其比。” 宋 姜夔 《虞美人·咏牡丹》词:“玉盘摇动半厓花。花树扶疏,一半白云遮。” 明 刘基 《梅颂》:“扶踈萧森清以直兮,玄冰沍寒不挠其节兮。” 朱自清 《温州的踪迹》一:“花叶扶疏,上下错落着,共有五丛。”

回旋貌;飘散貌。

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龙夭矫,燕枝拘,援丰条,舞扶疏。” 高诱 注:“扶疏,槃跚貌。”《文选·嵇康<琴赋>》:“忽飘摇以轻迈,乍留联而扶疏。” 李善 注:“言扶疏四布也。” 元 揭傒斯 《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》诗:“方瞳緑鬢红氍毹,春酒摇荡香扶踈。”

百科解释

扶疏,汉语词汇。拼音:fú shū释义:1、枝叶茂盛,高低疏密有致;2、某物呈飘散状。在《吕氏春秋》《淮南子》等古书中出现过。后也多用于形容人的精神品质,多见于《世说新语》,如道“刘真长“标云柯而不扶疏”。”(云柯与扶疏相对,为凌云的顶枝)

扶疏的文章